DAIWA Tournament Iso AGS M-53
概述
为战而生:“TOURNAMENT”。
我们的使命十分明确——以前沿尖端技术不断进化。在多变严苛的岩礁岸边,装备的终极价值,就是助力钓手将战力发挥到极致。

TOURNAMENT 的战场:
在矶钓中,它正面迎战对专注力与技巧要求极高的“竞赛”,也直面与大型目标鱼的硬仗。面对浮漂远投等场景,亦能承受青物的强悍爆发。引领这些追求的,是一系列颠覆钓法、提升钓者满足感的产品。
以前沿科技为旗帜,TOURNAMENT 为矶钓树立全新标准。更强、更快、更舒适——追求永不停歇,始终与奋战者并肩。
矶钓竿全新纪元
超细径的震撼
超细径厚壁竿胚结合高模量碳纤维,开启全新境界。
独一无二的超细径厚壁竿胚,带来极为干脆利落的抛投手感;纤细流线的轮廓大幅降低风阻,操控性出众,手中轻若无物。
中鱼后,竿身会随负载由快调顺畅过渡到抛物线调性,弯曲越深,蓄力越强,释放出惊人的支撑力与提拉力。
凭借 Daiwa 的尖端技术,让不可能成为可能,答案集于一身:面向黑鲷的超细径矶竿。全新 TOURNAMENT 系列,打破传统极限。
Daiwa 技术总览
ESS(Expert Sense Simulation)

ESS 系统通过评估竿身弯曲并回弹时产生的应变能来分析与设计竿性能;应变能是决定竿子能力的关键因素。Daiwa 自主开发该系统,不仅能以数据清晰呈现长处与弱点,更可将钓手的真实感知反馈融入设计,让成品更贴近使用者需求。
AGS(Air Guide System)

AGS 采用碳纤维导环框架,刚性约为钛的 3 倍。该结构可将线组微振直接传递至竿胚,几乎无衰减,显著提升感度。轻量碳框令挥竿更轻快,减少竿先抖动,显著提升抛投距离与操控性。倾斜式造型降低竿先振动并抑制缠线,确保顺畅、少故障的作钓体验。
SMT(Super Metal Top)

SMT 采用 Daiwa 专属高弹性钛合金金属竿稍,带来碳材难以企及的超高感度。金属竿稍可放大讯号,手感与目感俱佳;强韧而灵敏的结构让轻微咬口也无所遁形,并与 PE 线高度适配,非常适合精密操控钓法。仅 SMT 机种配备。
MEGA TOP

MEGA TOP 为碳素实心竿稍,纤维与树脂均匀分散,实现全方向一致的弯曲特性,相较传统碳实心更为强韧。由此带来细、柔、渐尖的高感度竿稍,兼具优异手感与目感识咬能力,并能从容应对细微线张力。仅 MEGA TOP 机种配备。
V-JOINT α

V-JOINT α 结合高强度纳米合金材料与 Daiwa 精密工艺,是原始 V-JOINT 的进化版本,让节间更强、更轻且弯曲更顺滑。通过薄化衔接部位,使整体竿胚更为细身化,抛投与操控手感随之提升。
SVF NANOPLUS

将超高密度碳素 SVF 与 Toray 的 Nano Alloy Technology 融合,配合 Daiwa 独家制造方法,实现更高强度、更轻量与更纤细化。
X45

X45 在传统 0°/90°铺层之外,增加 ±45° 斜向碳纤维结构,有效抑制抛投、走鱼、刺鱼等动作中的扭转,大幅提升力量传递、操控与感度。
ZERO SEAT

ZERO SEAT 概念重新定义轮座设计,目的在于降低负担、提升乐趣。其中的 “Power Hump Hold Seat” 专为搏鱼时稳定抓握与发力而设,提供更牢靠的握持与省力的控鱼体验。
IC Guard

IC Guard 通过纵向 I 形沟槽与环向 C 形沟槽的组合,并辅以特殊涂层,降低受潮导致的黏线现象。与耐久疏水的 Super Coat 形成协同,令走线更顺畅、手感更舒适。
产品细节
革命性的超细径厚壁竿胚

创新的超细径厚壁竿胚,将 Power Slim Blank 与高弹性碳纤维(包含 Toray® M46X)相结合。该设计在目标鱼冲刺时能迅速响应、灵敏回弹;而当竿身深弯后,高弹性碳纤维又能释放强悍的提拉力。
Power Hump Hold Seat 强化握持

轮座上沿略微隆起,食指可自然抵住拨杆,掌握时更稳、更易发力。缩短的轮座设计让竿身弯曲点更贴近钓手,操控与杠杆效应更强。
AGS(Type-0)与 TC-IM 导环

#1~#2 节配备 AGS Type-0 导环,自固定式 #3 节起采用 TC-IM 导环。轻量导环可快速稳定竿先,更易捕捉细微咬口;椭圆线环降低出线阻力,圆润顺滑的框架外形有效抑制缠线。
后握配重平衡

后握内置配重,实现平衡效果,降低感知重量、提升整体操控。重心被有效前移至手部附近,理线修线、抛投等操作更省力。多位测试者一致称赞:实测重量不变,持感却格外轻盈。
IC Guard

IC Guard 有效阻挡雨水与飞溅,防止鱼线贴附在竿胚上,即使在潮湿环境也能保持顺滑舒适的走线表现。
规格一览
引领你迈向赛场级顶尖钓手!
面向高水平作钓而打造的强悍阵容。
5.0m 机型特点
以锐利的竿先操控为主,指向性强;中鱼后可顺畅过渡到整竿受力弯曲,兼顾平衡与控制。
5.3m 机型特点
强调全局操控力,刺鱼后可平滑过渡为中调弯曲,从容化解鱼的冲拉。
L-50(相当于 0.8–1.0 号线规格):寒冷季节在岩礁缝隙等紧凑泳层精确狙击,适合 1.0 以下子线与超细子线(0.8)的精密线控。
L-53(相当于 0.8–1.0 号线规格):适合锁定 35cm 级目标,或在使用 0.8–1.0 子线时细腻周旋大型、警惕个体,并充分发挥竿身行程。动作柔顺,同样适用于黑鲷。
ML-50(相当于 1.0–1.2 号线规格):面向 40cm 级目标的快速高效应对,配合 1.0–1.25 子线,轻松将鱼带离水底。
ML-53(相当于 1.0–1.2 号线规格):以 1.0–1.25 子线针对 40cm 级目标,从容稳健地控鱼上岸。
M-50(相当于 1.2–1.4 号线规格):在需要精密修线控的场景,适合以 1.25–1.75 子线挑战 45cm 级目标。
M-53(相当于 1.2–1.4 号线规格):以 1.25–1.75 子线全方位覆盖 35–45cm 区间目标,兼顾均衡表现与操控。
MH-53(相当于 1.4–1.6 号线规格):当 45cm 级个体频繁出没,尤其是暗礁、礁盘等复杂环境下,可迅速抬鱼、强势脱离障碍。
ML-50SMT(相当于 1.0–1.2 号线规格):新世代 SMT 机型,在高感与柔韧之间取得平衡,覆盖 30–45cm 广泛尺旬。更柔和的设定令细子线也能安心应对,适配多样钓法。从预赛到决赛,皆能稳定发挥,是竞技场上的全能之选。
特点
杆型 | 联合的 |
杆节(支) | 5 |
鱼杆长度 | 530 cm |
杆闭合长度 | 115 cm |
杆重量 | 242 g |
杆重量负载(数) | 1-4 |
杆线 | 1~3lb |
杆头/杆尾直径 | 0.75/24.9mm |
杆材质 | Carbon Content (%): 98 |
品牌 | DAIWA |
成为第一个对此产品撰写评论的人!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