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AIWA Morethan Branzino EX AGS 80HB

SKU4550133384608
DAIWA Morethan Branzino EX AGS 80HB

概述

“海水枪柄路亚竿的进化,才刚刚开始”

“相比鼓式/水滴轮的飞跃发展,海水用的枪柄路亚竿仍有巨大的进化空间。”本系列测试与监修者濑良祐贵(Yuki Sera)如是说。Sera 是东京湾海鲈包船“Glory”的知名向导,自6岁开始接触路亚起便痴迷于baitcasting系统。多年来,他精于运河与河流中的海鲈攻防,以大胆而灵巧的抛投操控享誉圈内。

在参与IMZ系列开发之后,Sera 顺理成章地想要一支能匹配其潜力的“革新型”枪柄竿。凭借对 baitcasting 优势的深刻理解与前沿技术的实战积累,他与团队打造出这款为海水枪柄钓法量身定制的高性能系列,将海水 baitcasting 推向新的高度。

源自高期待的“Variable Blank”可变竿身理念

Sera 心中的答案是“Variable Blank”——一种能随负载变化而无缝弯曲的竿身,让轻重饵各展所长,同时始终维持一致、顺滑的抛投手感。它不仅具备高度的适配性,更要在远投方面一骑绝尘。

为满足严苛诉求,开发以毫不妥协的姿态展开:竿身采用SVF Compile-X Nano Plus高模量低树脂碳纤交织素材,塑就纤细却强韧的坯体;并在最外层覆以X45X 斜向交叉技术,显著提升强度与扭转刚性。

理想清晰,落地不易。无数次打样与反复测试中,设计被逐步打磨至臻。每一次迭代,都让团队更接近这支“革命性竿身”的最终形态——在广泛的枪柄应用场景中,展现难以匹敌的综合性能。

由此诞生的,是具备“核心刚性”的竿身:在受力时顺滑入弯,弯曲越深,所释放的抛投距离与输出越强。它为海鲈作钓而生,最大化发挥 baitcasting 系统的固有优势——远距离投射、厘米级精准、敏锐感知,以及对饵的直接&精细操控。

最终,一支真正把海鲈钓法带入新境界的枪柄竿横空出世——以超凡表现为钓者打开更多可能。这款专注海鲈的枪柄竿,注定成为献给实战玩家的匠心之作,带来极致的操控与手感。

Daiwa 技术总览

Expert Sense Simulation(ESS)

Expert Sense Simulation 系统(ESS)以竿身的“应变能”——即竿身弯曲并试图回弹时产生的恢复能量/恢复力——为核心进行解析与设计。这一关键指标决定了竿子的性能走向。Daiwa 的专有系统不仅以量化数据呈现优劣,更将钓者的感知反馈融入开发流程,让成品更贴合真实作钓中的期望与性能需求。

SVF Compile-X Nano Plus

以高强度、低树脂石墨纤维构筑,SVF Compile-X Nano Plus 竿身实现了难以企及的灵敏与爆发。更低的树脂含量造就更高致密度的石墨结构,带来:

  • 非凡感度:水下的一丝细微震动都能直达手心。
  • 极致轻量:在保证强度的同时,实现更细、更轻的竿身外径。
  • 顺滑易抛:纤细坯体让抛投更平顺、指哪打哪。

叠加 Nano Plus 技术,竿身在锋利度、强度与耐久性上更进一步,轻松应对高强度、快节奏的实战环境。

AGS(Air Guide System)

Air Guide System(AGS) 采用刚性为钛合金约3倍的碳纤导环框架,实现:

  • 卓越感度:线组信号无衰减直传竿身。
  • 更远更准:极致轻量降低穗先抖动,带来更快的挥竿速度与更强的控线。

AGS 以兼具敏锐与易用的设计革新导环系统,全天候抛投同样轻松自如。

V-Joint α

通过高强度 Nano Alloy 材料与高精密加工,V-Joint α 大幅强化多节竿的接口部位:

  • 更优受力曲线:弯曲过渡更连贯,整竿顺滑入弯。
  • 轻量且耐用:允许更纤细的竿身外径,机动与响应性双提升,特别适合高频抛投,全面增强整竿性能。

Air Sensor Seat

Air Sensor Seat 采用碳纤材质,实现轻量化、高耐久与高感度。针对不同用途进行专属优化,相比常规轮座带来更出色的操控与表现。(注:仅 88MB 机型专属

X45 Full Shield(Cobra Shield)

X45 Full Shield 在竿身最外层采用 45° 碳纤斜向交叉编织,有效抑制抛投、刺鱼、搏鱼等关键动作中的扭转。

  • 更强抗扭刚性:降低扭转,确保竿身发挥既定性能。
  • 精准抛投:提升命中率,充分释放竿身原生动力。

CWS(Carbon Wrapping System)

Daiwa 的Carbon Wrapping System 以编织碳纤替代传统线绑,将导环与轮座直接与竿身固连,带来:

  • 更轻结构:附件部位减重显著。
  • 更耐久:增强抗扭强度与抗裂性。
  • 更美观:碳纤包覆视觉更精致,同时保证强悍功能性。

这些前沿 Daiwa 技术共同赋能,使竿身在性能、感度与操控上全面进化,成为追求精度与品质的钓者不可或缺的利器。

产品亮点

为“锐利抛投”专设的独家竿身

集 Daiwa 顶级素材与先进工艺于一身,这一竿身设计确保:

  • 轻松易抛:重量顺畅转移,无压力完成远投与点射,无论轻饵或重饵都能稳定发挥。
  • 全域适用:精准与距离并举,兼顾多种操控需求。

全新 AGS + CWS 系统

  • AGS TYPE-R 导环:超轻且高刚性的碳纤框架,将动力损失降至更低。
  • CWS(Carbon Wrapping System):以碳纤包覆固定导环,减少穗先抖动,快速稳定姿态。
  • 抛投性能升级:系统降低水滴轮端不必要的刹车干扰,远投更轻松,且感度出众。

IMZ 打磨的竿身表现

在 IMZ 流程的高强度测试下,竿身被优化以实现:

  • 最大化的抛投距离:多条件下的客观验证助力持续提升。
  • 更宽的出线窗口:在对立要素间取得平衡,让多规格饵均可精准控投。

汇聚 Daiwa 尖端技术,这支竿将抛投精度、极致感度与全新的抛投体验融为一体,适合各层级钓者尽情探索。

为何选择 Baitcasting 系统

无可比拟的感度

“与纺车轮在回收前必须绕过线规、使钓线产生90°折角不同,baitcasting 的感度完全是另一种等级。”测试员 Yuki Sera 解释道,“如果把纺车系统的感度打 80–90 分,那么 baitcasting 很轻松就是 100 分。”

  • 直线回收:水滴轮的直线回收让竿身与钓线建立无缝连接。
  • 更清晰反馈:哪怕是挂在鱼钩上的指甲大小的杂物,也能被清楚传递。

大饵回收更省力

面对阻力较大的饵型,baitcasting 表现尤为突出,回收压力远小于纺车体系,从而在严苛环境下也能更舒适高效地驾驭大饵。

策略优势

更高的感度与触底反馈,能显著拓展你对水下地形与鱼行的洞察,重塑你的作钓思路。有了 baitcasting,你不只是抛投——你在构建优势。

实钓战报:春日旧江户川河口

春季旧江户川河口的实地测试中,测试员 Yuki Sera93MHB – Power Distance Custom – 紧抓傍晚退潮从薄暮到日落的黄金窗口,最终拿下70cm 级海鲈

他选用 Monster Wake 156F,运用顺逆流交替的操控手法,凭借竿身超强感度,精确调整泳姿,诱发咬口。

Monster Wake 156F 细调

“Monster Wake 156F 在开始失稳前,有一个完美的发力甜区——大约在水下 40cm。”Sera 解释说,“对我而言,它不仅是唤醒系饵,更是一枚拥有强大存在感的‘巨型米诺’。”

“这就是 baitcasting 的迷人之处——它既能驾驭大饵的力量,又能细腻操控。”在成功上鱼后 Sera 说道,“四月时,鱼并非追逐稚鱼(haku),而是偏向鲻鱼幼鱼(inako),所以鱼体状态很扎实。大饵并不只是秋季好用——春天同样威力十足。”

这不仅印证了 baitcasting 搭配的有效性,也证明了在目标与季节匹配情况下,大体积饵在春季海鲈中同样拥有极强适应力。

结构点游戏中的厘米级打点

在如东京湾运河等结构丰富的环境中,baitcasting 所能实现的厘米级抛投精度优势明显。“能用纺车达到这类精准的,屈指可数;而换成 baitcasting,这种精度会成为你的肌肉记忆。”Sera 说。

借助拇指控线等技巧,baitcasting 成为攻克结构边、缝隙位的强力工具,让你将饵精确送达要点,提高每一次下竿的有效性。

88MB – TECHNICAL VERSATILE CUSTOM 的多面与强悍

88MB – TECHNICAL VERSATILE CUSTOM 在以结构为核心的场景中如鱼得水。得益于Variable Blank 结构,它既有投射 40g+ 饵的腰力,又能以低弹道把 7–9cm 的轻量饵送入目标点。配合水滴轮标志性的拇指控线精度,钓者可以在狭窄空间完成极致打点,成功率倍增。

强悍的竿尾与腰力让你能迅速将鱼从障碍区拉离,即使在困难场景下也能牢牢掌控。对于由东京湾运河滋养成长、坚定信赖 baitcasting 优势的 Sera 而言,这种能力正是他选择枪柄体系的底气所在。

此外,baitcasting 在抛投过程中能有效减少钓线拍打导环的问题,即使有结节通过导环也能无忧运行,给予前导线长度更大的自由度,并提升抛投效率。

“单手就能按下离合、迅速复位的便利性,极大提升效率;在运河点打或狭位操控中,baitcasting 价值尽显。”Sera 说。尤其在快节奏跑枪式搜索多个点位、或深水码头钓法中,面对饵在下落阶段的咬口(如震动系、金属叶片饵),这种效率优势尤为关键。

注:图中竿为 88MB 原型机,握把与量产版不同。

更粗线径,策略版图再扩张

Sera 测试员谈到使用更粗线径时baitcasting的独特优势:“纺车轮放线呈螺旋状,线径越粗,对抛投距离的影响越明显;而 baitcasting 则没有这种距离衰减。”在使用 PE 1.2 的情况下,其抛投距离可与纺车的 0.8–1.0 相当,甚至更远。

这使 baitcasting 能从容接近那些距离更远、潜在更复杂的点位——往往是纺车玩家望而却步的地方。Sera 会以PE 1.2 为主线,并针对如Konoshiro等特定饵型/洄游模式切换到1.0–1.5甚至2.0,从而以更高的信心与精度,挑战相同场景中的强势鱼。

对于老练玩家来说,在同一落脚点用更粗的线投得更远,本身就是硬核优势——尤其在严苛条件下,策略主动权尽握。

产品故事:每一次抛投,都在确认你的进步

“baitcasting 的极限抛投距离,是能超越纺车的。”Sera 测试员指出一个常见误解,“看看远投比赛的记录就知道了。当然,关键在于你是否掌握了它。”

在钓场压力日益增大的当下,距离与精准是搏取大鱼的双重武器。也正因此,Sera 测试员始终坚守 baitcasting。然而他并不满足于“好抛”的易上手竿型。“幸运的是,在开发过程中,IMZ 让我们得以量化钓者的感知。”

过软、容易抛的竿固然舒服,但距离潜力有限;而释放点过硬的竿,抛距容易忽远忽近。借助IMZ,团队以客观数据精确优化,令开发既更快也更准。

“通过 IMZ,我们能看见人类感知中的细微差别——比如‘好抛却不远’与‘很远但甜区极窄’的真实落差。这些数据对新竿的开发至关重要。”Sera续道。

最终成果是一支可覆盖更宽饵重区间、并允许“随技术而展现弹性”的竿。“当你掌握了由后摆(take-back)手把节(butt section)传递能量的前抛动作,竿身就会按需入弯,并提供充沛的抛距。只要姿势正确、不急不躁,即便比标称值重 10g的饵,也会投得游刃有余。”

Sera 测试员花费大量日夜,在多支原型间比对并积累数据。“有了 IMZ,我们可以毫不妥协地追求抛投距离。一旦掌握技巧,你每一次挥竿,都是在精进。”这一发现,成为他坚定宣告的底气:“有了这支竿,你收获的不止是鱼,还有掌控装备的乐趣。”

最终的“理想形态”,是一支能让你即时看见抛投进步的竿——不断刷新个人纪录,其乐无穷。每一次抛投,都是距离与技艺的双重扩张。

搏鱼中的“Variable Blank”优势

为最大远投而在抛投中随负载柔顺入弯的Variable Blank,同样在搏大鱼时展现强大优势。“一支好抛却无力的竿,会让你被鱼牵着走;而只为大饵打造的过硬竿,又会增加跑鱼风险。”Sera 测试员解释道,“我的工作需要经常单手操船单手搏鱼,这支竿给我的安全感前所未有。尤其是在艰险环境比如礁岸咬大鱼时,这种把控更显珍贵。”

在一次拍摄中,Sera 测试员不得不在脚下不平、底部布满牡蛎礁的艰难岸段作钓。即便如此,这支竿仍让他牢牢掌控局势,漂亮拿下大鱼——全程不曾丢失对战斗的主导权。Variable Blank 不仅提供充足的输出,更在恶劣环境下带来出色的可控性。

全面支撑 keep-cast 的设计细节

Variable Blank 以顺畅的重量转移与“柔中带刚”的核心手感,确保抛投中的穗先快速收敛。Sera 测试员强调:“穗先不稳就容易炸线;若出线不稳定,额外的刹车干扰也会破坏抛距与精准。即便是长距离抛投,也不用刻意‘抽狠’——大概 70% 力度,就足以投得很远。”

关键在于:让竿慢慢后引,充分让饵重压上竿身。无论是 10g 以下的轻饵、20g 的常规饵,还是 40g 以上的重饵,这一节奏始终通用。

Sera 对竿子的讲究不仅限于竿身本体,还会综合考虑导环直径与排布、轮座位置与形状等细节,全面提升抛投表现。这些设计共同支撑keep-cast(持续抛投)技巧。

“这支 morethan BRANZINO 不只是‘好抛’,更能帮助钓者成长。”Sera 测试员说,“如果你能驾驭 IMZ 的 PE 远投模式,用得越久,就能越客观地看见自己的进步。单是抛投本身,就会改变你享受钓鱼的方式。”

这,便是海鲈枪柄时代的新阶段——当技巧与装备真正合二为一。

机型导购:

80HB – POWER BITE CUSTOM
为 17cm 以上的大型水面系与大体积游泳饵而生,专注引爆大海鲈咬口。强悍的骨架能在下游斜向咬口等不利角度中稳稳制服大鱼。同样胜任针对青物真鲷等对象鱼,在强对抗中表现可靠。

88MB – TECHNICAL VERSATILE CUSTOM
面向港湾与中小型河流的技术型机种,从低弹道近距离点射到全力远投都能精准控位。擅长 14cm 以上饵的抽动操控与水面系玩法。尺码长度适合涉水作钓,同时也能轻松驾驭约 7cm 的小饵,在多种环境中表现全能。

93MHB – POWER DISTANCE CUSTOM
远投取向设计,适合 12–14cm 米诺、沉水铅笔、大型唤醒饵,以及 10g 以下的小饵。实测可达100 米+的惊人距离,适合大河、滩涂等开阔水域。无论岸钓还是涉水游戏,都能以强大远程性能应对自如。

特点

杆型
联合的
杆节(支)
2
鱼杆长度
244 cm
杆闭合长度
127 cm
杆重量
183 g
杆测试
— 100 g
杆线
PE # 2.0 ~ 4.0
杆动作
NA
杆头/杆尾直径
2.0/13.4mm
杆材质
Carbon Content (%): 99
品牌
DAIWA
CN ¥4,245
SKU数量价格
0 CN ¥4,245
0 CN ¥4,245
2 CN ¥4,127
折扣
折扣类別 折扣 折扣, % 积分回赠
积分回赠 5% 0 4410.52
客户评论和评级

成为第一个对此产品撰写评论的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