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AIWA Black Label SC S64L-ST

SKU4550133444357
DAIWA Black Label SC S64L-ST

概述

以“强悍与纯粹”为名,16年结晶

名为“25BLX”。2025年,DAIWA 高端鲈鱼竿系列“BLACK LABEL”迈入第4代。以延续传统的黑色为基调,纤细流畅的竿身由亮面转为消光,搭配冷峻、紧致设计的 EVA 握把与更具质感的整体外观。乍看之下,这是 BLACK LABEL 的一次巨大跃升,许多人会认为“BLX 变化很大”。但改变远不止外观,隐藏其中的真正内核,将在时间与实战中愈发显现。

回望2009年初代在标志性的漆黑竿身下登场,至今仍是 BLX 的象征。彼时,钓鱼唯一的真理,是实战性能。“强悍与纯粹”,换言之,一支去繁存真的竿,就是 BLACK LABEL 的原点。

五年后,2014年第二代以 BLACK LABEL “+” 之名出现,导入 DAIWA 的前沿造竿技术 X45 与 3DX,进化至接近旗舰的高度,并成为 DAIWA 近年鲈鱼竿研发的技术地基。2019年十周年之际,第三代昵称“BLX”的系列发布,将竿身分为注重灵敏与操控的高弹性碳(SG)与注重强度与抛投性的低/中弹性碳(LG),形成针对不同钓法的专精型号。如今,2025年第4代 BLX 来到。凝聚15年大量造竿经验的它,内部到底蕴含怎样的革新?

聚焦泛用性与“易用性”,DAIWA 为第4代所做的大胆决断,是在此基础上赋予更强的“可拓展性”。目标是让任何钓手在任何时刻、任何场景都能更轻松地掌控。上手那一刻,便能自然联想到下一步的操作,激发想象,不再迷惘。细身轻量的 Blank 内,蕴藏着与钓手意图同频的下一代拓展潜力。

第4代首波阵容共22支:16支饵轮(Baitcasting)与6支纺车(Spinning)。围绕鲈钓主流需求,饵轮侧覆盖大饵、青蛙等趋势;纺车侧则瞄准中层与悬停抽引(Hover-Strolling)等技法,广泛覆盖当下热门钓法。

全系一个共同点:不为某一钓法“单点定制”,而是为多种风格做好准备。比如主打回收的型号,同样能在软虫操作上表现出色,为钓手提供更多样的抉择。总体而言,25BLX 无论是回收系,还是虫系操作都恰到好处。这正是 DAIWA 多年淬炼的碳材技术与锥度设计,使“不可能”成为“可能”。

25BLX 采用并确立了“H 形锥度”,它是设计核心。正是这把钥匙,让其从容应对各种钓法。通过减少竿尖与水面之间的余弛,这一锥度让线组始终处于自然且“可捕捉”的状态,从而最大化拟饵的自然泳姿。

备受关注的新“Shore Competition”岸钓竞赛款中,原属 DAIWA 旗舰 STEEZ 的“SC”系列现整合进 25BLX。伴随规格更新,如将导环框由钛材更改为不锈钢、并采用不同碳材工艺,这些型号蜕变为易用性更出众的多面手。

“对用户友好”的理念贯穿 25BLX,从竿身技术到使用交互,每个细节都能看见研发心血。这一代不仅是 DAIWA 鲈鱼竿史上的新篇章,更具备长线生命力,为未来进化奠定舞台。

Daiwa 技术

  • SVF Carbon
    在 HVF 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树脂含量,让更多碳纤维高密度堆叠,从而实现更轻、更强、更纤细的 SVF 碳布。适用型号:C64L-BF、C67L/ML+ -BF、C65MH-FR、C66M-ST、C70H、C74H、SC C69M+ -ST、SC C69MH、SC C68H-ST・SB,以及所有纺车型号。
  • HVF Carbon
    通过减少黏结碳纤维的树脂并提高碳纤维密度,打造出高密度 HVF 碳布。竿身更具“肌肉感”,强度与柔韧并济,特别适合强调韧性与力量的竿型。适用型号:C63MH-FR、C66ML+、C610M、C610MH、C73ML+、C74MH。
  • X45 Full Shield(X45 Cobra Shield)
    以最外层 45° 碳纤偏置编织自竿梢向手把全域抑制扭转,显著提升抗扭刚性,进而增强抛投精度与竿体本能性能。
  • 3DX
    在外层采用蜂巢结构,强化竿身回弹复原力。复原力越强,竿尖动作的稳定性越高,从而提升抛投稳定性与距离。适用型号:SC C69MH、SC C68H-ST・SB、C66ML+、S64UL、S68UL-ST。
  • MEGA TOP
    纤维与树脂均匀分布的碳实心穗先,可实现更高强度与更细尖的高锥度设计,触觉与竿尖视觉双重感知的灵敏度更出众。适用型号:SC C69M+ -ST、SC C68H-ST・SB、SC S64L-ST、S68UL-ST、S69ML-ST。
  • MEGA TOP R
    采用 Toray 东丽 T1100G 碳实心并结合 Daiwa 制造工艺,大幅提升灵敏度与响应速度,带来更高性能的动作表现。适用型号:C66M-ST。
  • ZERO_SEAT
    ZERO_SEAT 是一款为去除多余负担、专注愉悦持握体验而生的新式轮座。Baitcasting: Perming Fit Trigger, Spinning: Seamless Fit.

25BLX ZERO SEAT:四大实战表现揭示一体化魔力

终极目标是全场景的舒适度——易用性的巅峰。自诞生之初被称作 BLX 的 BLACK LABEL,始终坚守“实战、硬核”的核心理念。品牌将灵魂倾注于打磨钓鱼本质性能,去除一切不必要装饰,只以关键组件构建工具之美。BLX 长期被众多钓手视作反“冗余”的理性之选。如今,距2009年初代发布已15年,第4代 25BLX 将在2025年重磅登场。

外观延续传统黑色,转以细腻的消光质感呈现。更纤细的竿身与全新 EVA 握把,凝练出契合时代的高级设计。但 25BLX 的进化不止于颜值,更扎根于“易用性”。目标是在不牺牲性能的前提下,让任何人都能更舒适、更轻松地驾驭它。开发负责人 Kōtarō Kawamura 表示:“我们只想把它打磨到最好。”

Kawamura 的坚持,让 25BLX 的性能实现显著跃升。他对完美的执着,不仅体现在钓法上,也贯穿于造竿思维。作为他在 STEEZ 体系下打造的 SC 系列的兄弟款,25BLX 正步入全新的进化阶段。

追求顶峰:Kawamura 将“更贴合、更一体”的理念延续到 AIR BEAM SEAT,力求与任意饵轮搭配时都能获得更服帖、更顺手的握持体验。

在 21STEEZ 全系导入的 AIR BEAM SEAT 采用革命性设计:竿身并非直通轮座,而是偏置布局,以此增强对任何饵轮的握持贴合度,追求更紧凑高效的操控。

然而,25BLX 有一项设计约束:无法像 AIR BEAM 那样在轮座中实现竿身偏置。这个难题起初几乎被判定为不可能。但在不懈测试与匠心打磨下,Kawamura 与 DAIWA 工程团队依旧向前推进,开发出一款全新轮座,带来更出色的握持舒适与操控感。

ZERO SEAT:全新 ZERO SEAT 追求自然贴手的握持感,无论饵轮还是纺车款,都在手部姿势上消除违和。饵轮版采用“Perming Fit Trigger”,基于人体工学精心塑形,追求最自然的抓握;通过优化手指落点与扳机厚薄差,使单指持握与三指持握的切换更顺滑,适配不同钓法。

纺车版采用“Seamless Fit”,让轮脚与轮座形成更强一体感。工程师着力消除缝隙、提升实质连接感,带来更顺手、更自然的操控体验。

超越 AIR BEAM:在 25BLX 上,DAIWA 工程团队跨越了 AIR BEAM SEAT 的边界,实现竿体、渔轮与手掌之间更高层级的一体化。25BLX 在高规格与易用性之间达成完美平衡,随使用时长递增,其独特体验将愈发强烈。

特点

杆型
联合的
杆节(支)
2
鱼杆长度
193 cm
杆闭合长度
168 cm
杆重量
83 g
杆测试
0.9 — 7 g
杆线
2.5-6lb ; PE # MAX~1
杆动作
快速
杆头/杆尾直径
1.5/10.6mm
杆材质
Carbon Content (%): 99
品牌
DAIWA
待确认
SKU数量价格
0 CN ¥0
1 CN ¥2,058
客户评论和评级

成为第一个对此产品撰写评论的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