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AIWA Black Label C65MH-FR

SKU4550133444258
DAIWA Black Label C65MH-FR

概述

以“力量与纯粹”为名,第16年的结晶

代号“25BLX”。2025年,DAIWA 高端黑鲈竿系列“BLACK LABEL”迎来第4代。延续标志性的黑色基调,纤细的竿身由亮光转为磨砂质感,搭配酷感紧致的EVA握把与精致的一体化设计。乍看之下,BLACK LABEL 进化幅度巨大,令人感叹“BLX变了”。但改变绝不仅止于外观——其真正的内在价值,将在上手后的每一次抛投与操控中愈发清晰。

回望2009年,初代以标志性的“喷气黑”竿身问世,至今仍是BLX的象征。钓鱼所需的唯一真理,是实用性能本身。“力量与纯粹”,亦即“去繁就简”,正是BLACK LABEL的原点。

五年后的2014年,二代以“BLACK LABEL +”登场,导入DAIWA前沿竿体技术如X45与3DX,向旗舰级靠拢,并成为DAIWA近年黑鲈竿开发的技术基石。2019年品牌十周年,第三代“BLX”推出:以高弹碳(SG)主打感度与操控,以低/中弹碳(LG)强化强度与抛投性,按技法细分的双线策略自此确立。如今,2025年,第四代BLX而来。凝聚15年制竿经验,这一次的创新究竟蕴藏何处?

围绕全能性与“易用性”,DAIWA为第四代作出大胆抉择——在性能之上加入可拓展的“易用性”。目标是让任何钓手在任何时刻、任何场景都能轻松驾驭;一握在手,便能自然联想到下一步操作,激发更多灵感;抉择不再纠结。纤细轻量的竿身之中,内藏与钓手意图共鸣的下一代可拓展性。

第4代首发配置共22支:16支Baitcasting,6支Spinning。锁定黑鲈主流规格,同时覆盖大饵(Big Bait)、Frog等Baitcasting趋势,以及Spinning侧的中层与Hover Strolling(悬停搓行)等当下热门技法,广泛对应现行潮流。

全系的共同点在于:并非只为单一技法而生,而是面向多场景多风格。例如以回收为主的竿型,同样在软虫操作上表现出色,为钓手提供更多“兼容解”。总体而言,25BLX既擅长回收系,也能胜任软虫系。这一“不可能”,来自DAIWA多年淬炼的碳纤工艺与锥度设计。

25BLX采用的“H形锥度”是其设计核心,是实现“全技法响应”的关键。通过减少竿尖到水面的松垮量,让线始终保持在一种更“可捕捉”的自然状态,从而优化饵的自然泳姿表现。

在备受期待的全新“Shore Competition”型号中,原属DAIWA旗舰STEEZ的“SC”系,现已整合进25BLX。导环框架从钛更换为不锈钢,并采用不同的碳纤技术,更新后的SC化身为易用性更强的多面手。

“用户友好”是25BLX的灵魂,这份投入在竿体技术与人机交互的每一处细节均清晰可见。此作将为DAIWA黑鲈竿史翻开新篇,耐用长青,并为后续进化铺路。

Daiwa 核心技术

  • SVF Carbon
    在HVF基础上进一步减少树脂(碳纤粘结剂)含量,让更多碳纤维高密度紧实排列,从而实现更轻、更强、更纤细的竿身。适用机型:C64L-BF, C67L/ML+ -BF, C65MH-FR, C66M-ST, C70H, C74H, SC C69M+ -ST, SC C69MH, SC C68H-ST・SB,以及全部Spinning型号。
  • HVF Carbon
    通过降低树脂比例、提高碳纤维密度,构筑高密度HVF Carbon,造就肌肉感十足、力量强悍、韧性优异的竿体,非常适合强调韧性与强度的设定。适用机型:C63MH-FR, C66ML+, C610M, C610MH, C73ML+, C74MH。
  • X45 Full Shield(X45 Cobra Shield)
    在竿身最外层以45°碳纤斜编进行全域加固,自尖端起抑制扭转,大幅提升抗扭刚性,带来更高的抛投精度与竿体本能性能的发挥。
  • 3DX
    外层采用蜂巢结构提升回弹复位能力。回复力越强,竿尖动作越稳定,从而提升抛投稳定性与距离。适用机型:SC C69MH, SC C68H-ST・SB, C66ML+, S64UL, S68UL-ST。
  • MEGA TOP
    纤维与树脂均匀分散的碳实心结构,增强强度的同时,允许打造更柔顺、高锥度的竿尖;兼具触感与目视的卓越感度。适用机型:SC C69M+ -ST, SC C68H-ST・SB, SC S64L-ST, S68UL-ST, S69ML-ST。
  • MEGA TOP R
    采用Toray东丽T1100G碳实心,结合Daiwa制程,显著强化感度与响应,实现更高性能的动作表现。适用机型:C66M-ST。
  • ZERO_SEAT
    全新ZERO SEAT卷线器座,消弭多余负担,聚焦纯粹享受垂钓。Baitcasting:Perming Fit Trigger;Spinning:Seamless Fit。

25BLX ZERO SEAT:以四重实战表现揭示一体化魔力

终极目标是让所有人都觉得“刚刚好”:易用性的巅峰。自诞生起被称为BLX的BLACK LABEL,始终秉承“实用且强悍”的核心理念;专注提炼钓鱼性能本质,以“减法美学”的空白竿身为钓手奉上可靠工具,成为对“过度堆叠”的反向注解。如今距2009年初代已15年,第4代25BLX将在2025年备受瞩目地登场。

外观延续传统黑色,却以更利落的磨砂质感示人;更纤细的竿身与全新EVA握把,诠释顺应时代的洗炼设计。但25BLX的进化不止审美,而是回到“易用性”的本源——让任何人都能更舒适、更轻松地掌控,同时绝不牺牲性能。正如开发负责人川村光太郎所言:“我们要把它打磨到最好。”

正是这份执念,显著拔升了25BLX的综合表现。川村对完美的追求,不仅体现在他的钓法上,也体现在制竿理念中。作为他在STEEZ主导开发的SC系列的“兄弟款”,25BLX踏上全新进化阶段。

直指顶峰:伴随AIR BEAM SEAT的推出,目标是在与卷线器的结合时,带来更贴合、更一体的握持体验。

这款已在全系21STEEZ导入的AIR BEAM SEAT,采用“竿身不直穿轮座、而是进行偏置”的革新布局,以适配任何Baitcasting卷线器的握持,提高紧凑与效率。

然而25BLX的一个前提限制是:无法像AIR BEAM那样在轮座内对竿身进行偏置。这个几乎“不可能”的课题,在川村与DAIWA工程团队不懈测试与匠心之下被攻克——他们开发出一款全新轮座,以强化握持舒适度与操控性。

ZERO SEAT:全新ZERO SEAT带来自然舒适的握持。无论Baitcasting还是Spinning,都以“消除握持别扭感”为核心。Baitcasting型号采用“Perming Fit Trigger”扳机,在人体工学上反复推敲,追求最自然的握感;通过减小手指长度差与握持厚度差,令一指/三指切换更顺手,适配不同技法。

Spinning型号采用“Seamless Fit”,让卷线器脚与轮座浑然一体。工程团队聚焦“消除间隙、增强一体感”,实现更顺畅、更自然的操控手感。

超越AIR BEAM:在25BLX上,DAIWA工程团队让竿、轮与手的融合度更进一步。25BLX在高规格组件与易用性之间取得理想平衡,带来“用得越久越上瘾”的掌控体验。

C65MH-FR 进阶青蛙操控
相比19BLX SG 671MHFB-FR缩短2英寸,C65MH-FR在维持优异抛投距离的同时,进一步提升灵活性与操控性。这是一支集DAIWA最新制竿技术演进于一体的Frog专用竿。

由HVF NanoPlus升级至SVF碳纤后,竿体获得更强的回弹韧性、更纤细的竿身与更突出的抛投性能。竿尖采用“へ”字形锥度,既易于抛投、落点更轻柔,又提升了感度,并强化对精细(软虫)操作的适应力。

与另一支Frog型号C63MH-FR相辅相成,C65MH-FR以顺滑、轻快的操作质感见长,既能优雅走饵,又能尽量抑制PE线的水切噪音。在当下高压的青蛙钓环境中,赋予你难以忽视的先手优势。

两款Frog竿均配备适配PE线的MNST竿稍环与LDB导环,有效减少不必要的麻烦。尽管设定纤细,C65MH-FR依然蕴含惊人的力量、抛投能力与感度,将Frog钓推向新高度。

■适用饵型:Frog / Rubber Jig / Texas Rig / Leaderless Down Shot Rig / Free Rig / No Sinker Rig / Spinnerbait / Swim Jig / Jointed Swimbait / Topwater Plug / Crawler bait / Swimbait
■搭载技术:SVF、X45X、ZEROSEAT

特点

杆型
联合的
杆节(支)
2
鱼杆长度
196 cm
杆闭合长度
168 cm
杆重量
107 g
杆测试
7 — 42 g
杆线
10-20lb ; PE # MAX~5
杆动作
额外快
杆头/杆尾直径
2.0/12.8mm
杆材质
Carbon Content (%): 99
品牌
DAIWA
待确认
SKU数量价格
0 CN ¥0
0 CN ¥2,092
客户评论和评级

成为第一个对此产品撰写评论的人!